“全市冬小麦计划播种面积406.9万亩,截至10月31日已播409万亩,超额完成计划。尽管整体播期较常年推迟约5天,但通过精准施策,播种质量总体可控。”日前,河北省保定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王培告诉记者。
入秋以来,粮食生产大市保定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其中10月5日至11日全市平均降雨量达154.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至13倍。土壤过湿、整地困难,给冬小麦适期播种带来不小挑战。
面对特殊气候,保定市统筹推进抗湿抢播、晚播应变和冬前田管,全力确保小麦面积稳定、质量提升。为应对播期延迟,当地重点推广的“四补一促”晚播应变技术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严控播深提升整地质量“以好补晚”;选用中早熟抗逆品种并落实种子包衣“以种补晚”;实行弹性播量,每晚播一天每亩增播1斤种子“以密补晚”;基肥增施10%左右“以肥补晚”;强化“一促”管理,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推动弱苗转化升级。
与此同时,为保质保量做好冬小麦抗湿抢播、晚播,保定及时印发《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方案》,成立8个包联指导组下沉一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与气象部门强化联动,发布《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8期,通过短信、微信小程序等渠道精准推送农事建议1200余条次,为农户抢抓播种窗口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农机装备为抗湿抢播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保定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科科长贾德超介绍,全市“三秋”期间投入各类农机具3.64万台套,储备履带式玉米收获机21台、烘干设备110台,累计烘干玉米4.95万吨,既有效缓解了湿粮收获难题,又为小麦播种抢出了时间。
随着播种结束,冬前田间管理已有序展开。针对今年晚播麦田苗小根浅、群体不足的特点,全市提前部署分类管理:对播后遇雨板结地块及时锄划破板;在适宜温度窗口期,对于3叶龄以上有分蘖的麦田开展杂草秋治;对墒情不足的一二类麦田科学浇灌冻水;对晚播弱苗则以保墒增温为主,适当镇压或小水轻灌,并结合冬灌补施速效肥料,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生长。“虽然开局遇到困难,但我们的措施更实、技术更准、服务更细。”保定市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张晓红信心十足地说道。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