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30年,中小学科技教育体系基本建立,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评价和条件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到2035年,科技教育生态系统全面构建,社会资源支持机制不断健全,以实用场景为对象的项目式、探究式、跨学科教学方式普遍应用,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知识与技能,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愿望,更好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意见》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式变革及评价体系改革方面,提出将重塑课程生态,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以学科融合为基础,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统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资源,开发一批优质的科技教育课程资源。在教学方式上,我们鼓励学校“一校一策”制定实施方案,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采用项目学习、问题探究、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验、实践探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同时,积极探索“科学家+教师”联合授课的“双师课堂”、基于元宇宙虚拟实验室等前沿技术的“未来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沉浸式、互动式学习场景。在评价方式上,建立健全覆盖学生、教师、学校及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科技教育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成果展示相结合,探索开发“科技素养数字画像”,追踪学生创新能力成长轨迹,确保课程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实施科技教育的关键,在师资培养、能力提升等方面,《意见》提出将从源头上加强复合型教师的培养,将科技教育全面融入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并在“国培计划”和暑期教师研修中设置针对性强的培训项目,增强教师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素养。推行“学术+产业”双导师制,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专家及科技企业工程师等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指导,打通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同时,依托科技教育云教研平台,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运用数字化手段常态化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推动教研与教学一体化发展。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