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元/股,100万股,只要80万就能成为千亿级保险机构的股东!”——7月7日,北京产权交易所的这则挂牌信息,让沉寂已久的长城人寿再次站上舆论风口。
据消息人士表示,出现的意向受让方北京咏明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咏明和科技”)自身却疑点重重:注册资本仅500万元且已实缴、近两年两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无金融或保险投资经验。
“一旦这笔交易成功,更多被套牢的中小股东势必蜂拥出逃;一旦失败,挂牌价恐怕会再下一个台阶。”多位接近交易人士分析,“长城人寿的估值体系,处于危险边缘。”
500万“迷你”公司要吞下1300亿保险巨头股权
根据北交所披露,本次转让标的为北京兆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长城人寿1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0.0146%),挂牌底价80万元。
查阅工商信息可知,北京咏明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4月,股东为两名自然人,经营范围涵盖“技术推广、云计算、软件开发”,与保险毫无关联,注册资本500万元,2023年6月、2024年3月,咏明和科技两次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此外,其控股股东张某名下还控制多家商贸、科技类公司,但与保险行业毫无关联。更蹊跷的是,该公司2022年社保参保人数为0,却有意接盘需经监管部门资格审查的保险公司股权。
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受让方最近三年不得存在重大违法记录或重大失信记录。“虽然100万股占比极小,但交易所对股东适格性审核趋严,咏明和科技能否过会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人寿2022年年报显示,其每股净资产为1.12元,而此次挂牌价较净资产折价近30%。“要么是转让方急于脱手,要么是公司存在未公开的隐性风险。”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分析称。
“僵尸股东”排队离场:十年无人问津的股权
事实上,兆泰集团只是长城人寿“股权滞销”困局的冰山一角。
梳理北京、上海、重庆等多地产权交易所记录发现,2017年至今,长城人寿已有至少8批次、累计超过7.3亿股、占总股本10.7%的股权挂牌转让,无一例外全部流拍:2017年8月,完美世界两次挂牌0.27亿股,底价从每股2.8元降至2.3元,无人接盘;2020年3月,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以7520万元底价叫卖0.54%股权(折合2.51元/股),期满撤牌;2022年9月,厦门华信元喜第二次挂牌6.51亿股,占公司9.52%,报价2元/股,依旧流拍;2023年,中建二局三公司、北京广厦京都等先后挂牌,均未成交。
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抛售行为均发生在长城人寿宣称“连续五年盈利”的背景下。2019年至2022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92亿元、1.35亿元、1.49亿元、0.99亿元。
“表面盈利难掩经营质量下滑。”某保险业人士指出,“长城人寿的投资收益占比长期超过80%,承保端几乎不赚钱,这种模式高度依赖资本市场表现,抗风险能力较弱。而长城人寿的管理层难辞其咎。”
举牌“自救”还是“赌徒”博弈?
长城人寿二级市场高频举牌。2023年6月以来,公司已在A/H股举牌12家上市公司,包括江南水务、中国水务、秦港股份、赣粤高速等,投资总额超过50亿元。
这些标的普遍具备高股息、低估值特征,看似稳健,实则隐患重重:
资产负债久期错配。长城人寿负债久期普遍在10年以上,而交运、环保类股票分红率虽高,但现金流波动大,难以完全对冲。
权益工具计量分类风险。若未来股价下跌,公允价值变动将直接侵蚀净资产,进一步压低偿付能力。
关联交易与合规风险。据记者统计,在已举牌标的中,至少有3家公司与长城人寿股东或董监高存在业务往来,可能引发监管问询。
更关键的是,举牌资金并非“闲钱”。年报显示,2024年末公司传统险准备金占比高达82%,资金成本约4.5%,而近三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仅3.76%,倒挂近80bp。
一边高成本负债,一边低收益资产,这不是投资,是赌命。
尸位素餐?董事会三年未变,中小股东“用脚投票”
长城人寿管理层在应对这些问题,频繁的增资动作便是一个例证,2024年12月20日,长城人寿获得监管批复,将注册资本从55.32亿元增至62.19亿元,而在2023年底才刚完成一轮增资。短短一年左右开启两轮增资,暗示公司面临严峻的财务压力。且增资后偿付能力提升有限,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和综合偿付能力分别为93.75%、159.09%,较三季度末仅分别上涨3.53个百分点和3.18个百分点,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反映出管理层在资本运作和公司战略规划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解决公司面临的财务困境。
股东集体“用脚投票”的背后,也印证了长城人寿长期存在的治理问题:
1、管理层动荡
2018年至今,长城人寿已更换4任董事长,总经理职位甚至曾空缺长达2年。现任董事长白力2021年上任,此前并无保险行业经验,其央行官员背景被业内质疑“更擅长合规而非经营”。
2、战略失焦
该公司曾提出“三年进入行业前20”的目标,但2022年原保费收入排名已跌至寿险业第46位。其间,业务结构反复调整:2019年主推年金险,2021年转向健康险,2023年又重启银保渠道趸交产品,导致手续费支出激增47%。
3、关联交易争议
2022年年报显示,长城人寿与股东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等关联方的资金往来高达23亿元,部分项目收益率甚至低于市场水平。此外,多家股东已质押所持股权融资,质押比例最高达98%。
此外,查阅公司章程可以发现,长城人寿董事会共11名董事,其中执行董事3名、独立董事4名、股东董事4名。自2022年6月换届后,董事会成员未发生任何调整。与此同时,公司高管薪酬水涨船高——2024年年报显示,董事长、总经理税前薪酬分别为588万元、466万元,同比增长12%、9%,而同期员工人均薪酬下降4%。
交易悬而未决,多米诺骨牌即将倒下?
有分析认为,此次股权转让可能成为市场情绪的“风向标”:
若成交:0.8元/股的交易价格将成为新基准,其他股东或跟风抛售。目前,公司第四大股东北京金昊房地产持有的6.04亿股已被法院冻结,若进入司法拍卖程序,恐遭进一步折价;
若流拍:现有股东可能继续降价。参考此前中民投案例,二次挂牌价或降至0.6元/股以下,进而引发恶性循环。更严峻的是,根据监管规定,保险公司新股东需满足“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等硬性条件,目前市场上符合资质的接盘方寥寥无几。
按照北交所流程,咏明和科技需在7月25日前缴纳5万元保证金,并在8月5日前完成尽调。若其因资质问题被否,挂牌底价将继续下调,且允许联合体受让。
对于这家成立21年、资产规模超1300亿元的保险公司而言,100万股、80万元的交易或许微不足道,但它却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股东们开始以“跳楼价”逃离,当管理层依旧无动于衷,留给长城人寿的时间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