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间,蓝帆医疗(002382.SZ)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心脑血管事业部经营情况持续向好,实现营业收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第三季度继续盈利。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现金流保持健康水平,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27亿元,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
心脑血管事业部的亮眼表现主要得益于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全球放量。公告指出,前三季度,在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整体维持稳定的同时,公司产品在中国、欧洲及新兴市场、亚太三大区域销售收入均实现了增长,推动事业部完成经营层面扭亏为盈。
其中,表现尤为亮眼的是旗下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可回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系统。公告指出,该系统于2025年6月获得欧盟CE认证,推动第三季度公司瓣膜系列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幅提升98%。
全球范围内广泛且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产品放量的基础。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统计及预测,全球人工心脏瓣膜市场2023年规模为86亿美元,预计2035年将达30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1%。而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心脏瓣膜病已成为继冠状动脉疾病与高血压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潜在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蓝帆医疗旗下拥有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重磅产品ALLEGRA®系列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系统,公司也是该领域第五家收获欧盟CE认证的企业(前四家均为欧美跨国巨头企业)。据公司此前披露,二代产品获批上市仅两个月后,凭借自身过硬的产品品质、极佳的临床反馈、搭配公司优质的销售渠道,该产品在短短两个月内已在西班牙、德国、意大利、英国、瑞士、波兰、以色列、智利等16个国家实现超过200例商业植入,创下了公司TAVR系统植入量的强势增长。
据了解,ALLEGRA®二代TAVR系统的成功,不仅由于其瓣架结构的原创性,更源于其创新的可回收设计。IMPERIA™输送系统支持医生在术中进行瓣膜回收及再定位,灵活调整瓣膜位置,更好地发挥ALLEGRA®系列产品的设计优势,显著提升了手术可控性与患者获益。
瓣膜产品海外加速放量,是近两年来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创新器械发展状况的缩影。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公司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进入收获期,得益于坚定投入研发所构建的产品与技术壁垒,市场反馈持续向好。除TAVR系统外,年初以来,公司旗下冠脉产品也表现亮眼。据公司此前披露,BioFreedom®二代产品已在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近30%。BA9™药球(冠脉球囊扩张导管)国内销量上半年同比增长超300%,海外销量也同比增长近90%。可以预期,在即将到来的药球首轮国采和支架国采续期中,公司将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领先的历史用量、过往优异的集采表现占得先机。
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除了自身原研产品在海外快速发展外,也在积极搭建出海平台,凭借多年积累的海外资源及成熟的体系网络向国内外创新企业提供全球注册、临床支持和代理销售等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联合出海”。此前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海外团队成功协助百心安旗下铂睿时Iberis™ RDN系统通过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多国创新审批,并在全球多国实现商业化,德国、法国等国更将该产品纳入医保范围。公司还在2024年成为了北芯生命全球第二大和海外最大客户,协助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包括血管内超声(IVUS)在内的多款产品的准入和分销工作。
蓝帆医疗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竞争力,正逐步夯实其作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国际化头部企业的行业地位,持续凸显平台化、创新化、国际化优势。
编辑:林森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