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企业还在“机房—云端—现场”三点往返时,Deep X G20把这条折返跑压缩成“一步到位”:1.68kg、2.7L、300W,却能在现场直接跑通1824 TOPS 的企业级推理;配合预装的 AppMall.ai,一键上架模型,8–10 分钟即可交付可用的 AI 应用。与“参数更大”的竞品不同,Deep X 的亮点在于“到得更快、用得更稳、管得更省”:把部署从工程化变成上架化,把算力从固定点变成随身级,把TCO从不确定变成可度量。
01|为什么我们“不一样”:从“更强一台机”到“更快交付的解法”
随身级算力:G20 将相当于传统机房设备的计算力,收纳进 1.68kg 机身;建筑、医疗、交易等一线场景实现“人到、算力到”。
8–10 分钟即用:AppMall.ai 上千款深度优化模型,一键部署自动生成 API 与实测基准,平均 8–10 分钟上线,成功率约 98%。
稳定可管:通过软硬一体的优化与x86生态兼容,7×24小时运行衰减低;企业“零迁移成本”接入现有框架与容器。
02|硬仗看实测:性能、时延与体验的“三强叠加”
推理性能与时延:LLaMA 11B 实测 338 tokens/s,首字延迟约 78ms;视觉任务如 SDXL、YOLOv8 均有显著提速,确保“看得见的现场体验”。
对比优势:在多项标准与场景压测中,相比对标机型最高可见 60%–95% 的效率增益;综合性能对国际顶级竞品实现“性能与性价比双超越”。
工程落地细节:300W 低功耗、低噪声散热与整机结构优化,保证长时间高负载稳定输出。
03|和别的方案比,差在“闭环”
对比云:云擅长峰谷弹性,但本地 G20 带来低时延、隐私可控、TCO 可预期的确定性收益,典型三年节省 60–120 万云成本。
对比机房级 GPU:机房强在集中算力,但“最后一公里”触达难、排队调度长。G20 的可携带场景密度与即开即用,把决策效率前移到一线。
对比桌面工作站:许多产品“参数漂亮但交付碎片化”。G20 以 AppMall.ai 的一键上架+实测基准页补全“买到=用到”的闭环。
04|更短的 ROI 之路:把成本与回报说清楚
定价与回本:单台约 4 万元,典型回收期 2–4 个月;多行业 3 年 ROI 动辄千点以上。
可量化收益:量化回测从小时级降到分钟级,医疗会诊与设计渲染实现分钟级交付,直接提升中标率与诊断效率。
隐形收益:人手一台的“创新红利”,显著降低试错成本与资源内耗。
05|三大典型场景:当算力“跟人走”,业务当场见效
建筑/设计:工地现场改方案、即时 4K 预览,项目沟通从“来回几天”变“会里定稿”。
医疗影像:多模态阅片分钟级完成、漏诊率显著下降,分院义诊与移动会诊轻装上阵。
量化交易:毫秒级信号执行、策略回测加速,Alpha 收益可见提升。
06|选型与落地清单(给决策者的 1–2–3)
场景→指标:明确“时延/吞吐/隐私/合规”主目标;以首字延迟、稳定帧率、成功率、TCO为硬指标。
模型→上架:优先选用 AppMall.ai 的已优化模型与基准页,“看到的即买到的性能”。
治理→运维:以“应用”为单位做版本/监控/SLA,利用 x86 生态与容器体系减少迁移与维护成本。
结语
算力竞赛的下一阶段,不再只是“峰值更大、价格更低”,而是谁更快、更稳、更可管地把 AI 送到业务现场。Deep X G20 + AppMall.ai 用“随身级算力 + 一键上架交付”缩短了企业从想法到收益的路径,也让“让AI算力像空气一样普惠,让部署像安装App一样简单”从口号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