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危机与地缘格局重构的双重变奏中,中国制造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技术引领的质变。
作为全球空调产业的技术标杆,格力电器以“自主品牌+领先技术”为双翼,在190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覆盖C端与B端的全球化版图。
2024年,格力海外业务收入达282亿元,同比增长13.25%,毛利率24.01%,自主品牌占比近70%,自主同比上升8%,在“一带一路”市场更突破85%。
这一战绩背后,是格力从巴西工厂到中东沙漠,从北欧极寒到东南亚热带,以技术创新破解市场痛点、重塑产业规则的全球化突围征战。
以技术定义市场的扩张战略
过去几十年中,全球空调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尤其在新兴经济体,像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经济迅猛发展让居民消费能力大增,对空调等家电的需求如井喷般爆发。
近年来,中国空调加速迈向国际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国,产业根基扎实、优势显著。制造方面,中国品牌拥有完备的供应链和强大的生产能力,价格竞争力十足;技术领域,在变频、压缩机等方面取得突破,部分产品能效比提升超30%,完美契合欧美节能需求;智能生态方面,中国品牌依托国内经验,集成多种智能功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以格力为例,凭借技术迭代和自动化升级,成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球空调市场竞争激烈且多元,格力电器要面对众多国际品牌的竞争,如日韩的大金、三星等;欧洲的伊莱克斯等则侧重节能与定制化服务;新兴市场的本土品牌也迅速崛起,凭借对本土的了解和价格优势,给国际品牌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
格力电器的国际化之路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为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1998年,格力正式进入巴西市场。当时,巴西市场对空调的需求逐渐增长,但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面临着日系品牌垄断局面。
格力电器1999年决定投资巴西建厂,并于2001年顺利投产,成为第一批进入巴西发展的制造业企业之一。格力建立了当时先进的自动化空调生产线,同时引进总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设计、制造、采购等环节大力推行“零缺陷”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得格力品牌和格力品质获得了巴西消费者的认可。目前空调年产能可达100万套。
在进入巴西市场取得成功后,格力开始逐步拓展其他海外市场。2006年,格力与巴基斯坦代理商合作组建工厂,建设了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2014年,格力在巴基斯坦率先推广变频空调,2015年市场份额超30%,成为当地同类产品销量第一的品牌。
此后,格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布局不断加速。截至目前,格力产品已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欧睿权威数据显示,格力2024年分体机全球销量第一。格力通过建立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美洲地区,除了巴西市场外,格力还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美国市场,格力最初以低价的窗机系统进入,凭借其结构简单、价格实惠、质量优秀的特点,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技术提升,格力的家庭中央空调产品成功打入了北美高端别墅市场,实现了在北美市场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加拿大市场,格力的热泵空调凭借其节能、高效的特点,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欢迎。美国电力公司、加拿大能源局宣传手册使用格力热泵空调外机做示意。
在欧洲地区,格力通过参加各类国际展会、与当地经销商合作等方式,逐渐打开市场。欧洲市场对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和品质要求较高,格力针对欧洲市场的特点,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当地标准的产品。
在亚洲地区,格力在中东、东南亚等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中东市场,格力凭借其独创的“零碳源光储空智慧能源”系统,解决了当地空调能耗高的问题,深受当地消费者和企业的欢迎。中东地区全年气候炎热,空调设备耗能占据当地建筑能耗的70%以上,格力的“零碳源光储空”方案将空调从传统的高能耗设备转换成了集高效发电,智能用电,安全储电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能源生态系统。
目前,格力已经将1万套“零碳源光储空智慧能源系统”应用到中东市场,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1万吨,等同于400万棵树一年的碳汇量。在东南亚市场,格力通过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例如,在菲律宾市场,格力大力推广光储直柔空调系统,先后服务于多地的连锁百货商场,为商场业主解决了空调系统运营费用高的痛点问题。
在非洲地区,格力为多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空调产品和解决方案,如安哥拉罗安达新机场、科特迪瓦阿比让体育馆等。通过参与这些大型项目,格力提升了品牌在非洲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掌握核心科技成必杀技
在推进全球化战略的进程中,也并非事事皆顺、毫无波折。董明珠曾讲述过自己当年前往中东出差的一段经历:当地一位经销商好心劝她,若想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最好别打“中国制造”的招牌,哪怕换个“泰国制造”的标签也好。这番话深深刺痛了董明珠,她当即暗下决心,格力定要用优质产品为“中国制造”正名。
“国家所需,即是企业所向”这成了董明珠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格力也始终如一地践行着这一理念。“掌握核心技术”、“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或许就是董明珠的底气所在。格力要凭借自身实力挺直腰杆,用硬实力说话,更要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从高碳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是这一转型的核心特征。
在这一背景下,空调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需求。传统空调以电力驱动,而电力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石能源发电,这使得空调的使用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相关研究,空调的能耗在全球建筑能耗中占比高达20%-50%,在一些气候炎热地区,这一比例甚至更高。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空调行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使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的可能性。同时,随着碳定价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步推行,高能耗的空调产品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这也倒逼企业加快绿色转型的步伐。
格力电器自2013年就提出“让天空更蓝、大地更绿”的理念,这份理念是本着让全球人类更美好的初心,也是“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另一种诠释。
格力的“零碳源”空调技术是其在能源转型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2021年,在落基山研究所(RMI)、印度政府和使命创新(Mission
Innovation)联合发起的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中,格力“零碳源”空调技术从94个国家的21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夺得最高奖。该技术能够使得空调对气候的影响降低85.7%,普及该技术可降低全球温升0.5℃。
格力“零碳源”空调技术核心是将空调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与高效利用。传统空调运行耗电多,且电能多源于化石能源发电,碳排放量大。这项技术集成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空调运行,还配备智能储能系统,储存多余电能以备夜间或阴天使用。这创新模式让空调成为集发电、用电、储能于一体的智慧能源生态系统,为空调行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新解决方案。
格力在光伏空调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13年,格力开创性地推出全球第一台光伏直驱空调,首次将光伏的发用电集成到空调上,相比传统空调+逆变器方式节能超过8%。
在产品推广应用之初,由于该技术是全球独创,行业内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以借鉴,导致产品在中东等市场无法取得并网许可,使用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格力经过长达7年的技术攻关及产品更新换代,在2020年对光伏空调进行升级,推出了零碳源光储空产品,彻底解决了光伏空调并网认证问题,相继取得了IEC、G99等标准的并网许可认证,可以满足全球各个地区并网认证许可要求。
目前,格力光伏空调的产品标准已经写入IEC标准体系,格力不仅是光伏空调的开创者,也是标准的制定者,填补了行业的空白。格力的光伏空调产品在中东、非洲等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沙特阿拉伯最大的制衣工厂原来安装的是传统的空调设备,每个月电费高达80000人民币,在采用格力“零碳源光储空智慧能源”进行节能改造后,每个月电费仅20000人民币,每年可以节能减碳2000吨,相当于18000棵树一年的碳汇量。
在热泵产品领域,格力独创的双级增焓压缩机技术为其在低温环境下的高效制热提供了保障。该技术在芬兰、加拿大等冬季寒冷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芬兰市场为例,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冬季平均气温-14℃至-3℃,冬季寒冷且漫长,家庭取暖需求旺盛。传统的空调产品无法满足芬兰市场用户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需求。格力基于芬兰市场的特点,结合双级增焓压缩机技术,开发出了超低温制热空调产品和空气源热泵产品,能效达到最高等级的A+++,在-30℃的环境温度下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且在-15℃的环境温度下,仍然能够提供100%的制热能力。经过多年的耕耘,格力在芬兰取得了11%的市场占有率。
搭载双级增焓压缩机的超低温制热产品一经问世,就受到当地安装商和消费者的喜爱。在加拿大市场,格力的热泵空调同样凭借超低温制热技术,帮助消费者实现了高效节能的取暖需求。
加拿大能源局的研究显示,采用格力热泵空调替换旧空调将整个家庭的燃气使用量减少了62%-91%,房主们还报告说操作更安静,舒适度、温度控制更好。热泵空调的使用寿命约为15年,每年可为家庭节省数百美元的采暖支出,并有助于减少家用天然气的使用和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
格力电器积极主导、参与碳核算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建设。在国内,格力结合3060上层指导,搭建了公司内部碳中和标准体系与逐年目标计划,着力发展光伏空调、提高产品能效、降低建筑负荷、提升产品运行节能效果。格力担任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力推动“节能环保”“绿色工厂”等配套、相关标准的制定,已为空调、生活电器等建立自有碳核算计算方法标准,并且目前正在推动企业标准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转化。
在国际上,格力深入参加各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组织,并主导多项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以光伏空调为例,格力电器在IECTC82中主导3份标准的制定,涉及光伏空调的通用要求、运行与现实要求、能效要求等,目前其中一项已于2022年下发、一项处于CDV阶段、一项已立项成功。通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格力在全球绿色能源领域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为推动行业的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内外双碳目标背景下,格力电器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绿色生产工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格力重点围绕绿色成型工艺、绿色表面处理工艺、绿色装配工艺、绿色测试工艺攻关,以及绿色材料开发开展相关工作。
格力电器历年来合计有61个产品设计获得国家认证的“绿色设计产品”,例如,搭载格力自主研发的AI动态节能科技的空调全年动态能效提升超15.8%,全年耗电量降低超13.6%。不限季节、温度、时长、风速及风向,真正实现开机就省电、越用越省电。
在能源管理方面,格力始终贯彻“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针,建立并运行能源管理体系,落实节能减排技改工作。近些年年公司开展了GIEMS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开发、空调机房能效提升、空压站机房能效提升、照明系统能效提升、注塑机系统能效提升、烘干加热设备能效提升、热泵取暖、控制器车间加湿方式优化、“氢光储直柔”智慧园区等19项重点节能减排改善项目,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2916吨;安装在运行光伏发电系统容量29.77MW,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4000吨,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成效。
格力再生资源公司重点围绕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家电回收体系建设、回收利用技术创新开展低碳减排工作。截止至2024年底,格力再生资源已累计处理各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超6477万台(套),转化再生铜料、铁料、铝料、塑料共计约87.66万吨。
坚持自主品牌出海
格力电器始终坚持围绕打造自主品牌为战略进行国际化市场拓展。在国际市场上,格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营销等多维度战略,不断提升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格力旗下的“GREE”、“TOSOT”、“KINGHOME”三大品牌已在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品牌注册申请。
在品牌建设方面,格力注重通过参与国际顶级赛事场馆和大型项目的建设来提升品牌影响力。格力已为多届奥运会、世界杯、冬奥会等顶级赛事场馆以及全球超10万个大型项目提供服务。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充分展示了格力产品的高品质和可靠性,使得格力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例如,在里约奥运会上,格力生产的空调成功进驻多个运动场馆以及相关酒店和机场等配套设施,成为唯一以100%自主品牌入驻奥运会的“中国造”产品。
在市场份额方面,格力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领先地位。国际机构欧睿的数据显示,2024年格力分体式空调零售量位居全球第一。格力自主品牌在加拿大、巴西、沙特、匈牙利、波兰、阿联酋、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家用空调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格力自主品牌占比超85%。
格力构建起全球化协同的研发体系:现有16个研究院、152个研究所、1411个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累计申请专利超13万件,拥有48项“国际领先”技术,累计获得日内瓦发明展金奖16项、纽伦堡发明展金奖12项等相关国际奖项。
格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制造与研发网络,深耕本土化市场。格力在全球拥有77个生产基地,巴西工厂是格力海外第一家工厂,空调年产能可达150万套。通过海外建厂,格力可贴近市场、降本增效、提升响应速度。同时,格力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海外工厂,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真正奠定格力技术话语权的是2018年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在±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中,格力专业暖通设备不仅保障2539公里线路高效运行,更通过动态温控技术将换流站能耗降低18%。该项目被巴西政府誉为“中巴绿色合作的里程碑”,也让格力掌握特高压配套设备的国际标准制定权。
当格力2016年进入芬兰时,面临三重挑战:日系品牌70%市占率、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偏见,以及极寒环境下的制热需求。通过深度调研,格力发现当地空调实为“热泵”,需在超低温下持续输出100%制热量。研发团队历时两年开发出独创的双级增焓压缩机技术,使产品能在-30℃稳定运行,能效达欧盟最高级A+++。如今格力在芬兰市占率达11%,双级增焓技术更被欧盟列为“可再生能源供热示范案例”。
中东作为化石能源主产区,同时面临空调能耗占建筑70%的矛盾。2013年董明珠在中东考察时,敏锐捕捉到太阳能与空调结合的契机。历经七年攻关,格力推出全球首创的“零碳源光储空系统”,将光伏发电、储能与空调调控集成,实现“发电、储电、用电”闭环。
格力在北美市场打出一套自己的“组合拳”。初期以低价窗机打开局面后,迅速转向技术攻坚。针对北美燃炉取暖高碳排放痛点,开发出双缸双级补气增焓压缩机,使中央空调在-15℃保持100%制热能力。这项技术彻底改变美国家庭冬季取暖方式,超10万套设备安装量验证了市场认可度。
美国电力公司宣传册以格力热泵外机为示意,加拿大能源局更在社交媒体力推其产品:“采用格力热泵替换旧空调,家庭燃气使用量减少62%-91%,年省采暖费数百美元。”这些案例印证:当中国技术解决发达国家痛点时,品牌溢价自然产生。
从巴西工厂到中东荒漠,从北欧冰原到东南亚雨林,格力用28年闯出一条“技术领航市场”的全球化征途。当卡塔尔世界杯场馆全数采用格力零碳源系统供电,当安哥拉机场凭借格力技术实现42%能耗降幅,这些标杆案例印证:中国制造的破局之道,不在价格厮杀,而在以技术创新重塑产业规则的硬实力。正如董明珠所言:“真正的国际化,是让世界折服于中国技术的内核。”在这场绿色变革浪潮中,格力正为中国企业开辟着一条新航道。
据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透露:“格力产品已全面覆盖冰箱、洗衣机、全屋智能家居等20个大品类、220个小品类,这背后依托的正是格力强大的技能人才队伍。”其中“董明珠健康家”已然成为格力多元化战略的核心依托,全力主打全屋智能健康生态。展望未来,格力极有可能将这一成功模式复制推广至海外市场。
2025年,总面积1500平方米、横跨两层的明珠格力生活馆正式入驻香港,这是格力面向国际市场的首个且面积最大的旗舰生活馆,将成为“董明珠健康家”理念全球拓展的重要里程碑,或为格力开辟第二增长曲线,让世界重新认识“多元化”格力。
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空调的使用数量可能会从当前的约20亿台增加到56亿台,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全球空调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格力国际化成功,是核心技术领先、自主品牌打造、战略布局精准等多方面优势的集中展现。
格力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不仅为中国企业“出海”树立了典范,更凭借技术输出与绿色方案,助力全球产业升级。未来,随着“董明珠健康家”战略的全球推广和智能装备业务的拓展,格力有望在高端市场实现更大突破,进一步夯实其全球工业制造巨头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