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乡村地区的建设与发展中,着重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依托自然资源来延长相关产业链,旨在为乡村地区带来一定的产业经济效益,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从精神层面来看,乡村居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持续化推广与普及,特别是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下不容小觑的社会议题。
这一现状也同样牵动着扎根大理山区二十余年的民间公益组织爱心小站(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爱心助学站)志愿者们的心。2000 年 9 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为帮助大山里渴望读书的孩子们,通过网络发起创办了爱心小站。2004 年,小站正式登记为民间公益组织,从最初的个人善举,逐渐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民间公益力量。二十余年间,小站的志愿者们见证了山区学校的教室从破旧简陋到窗明几净,见证了泥泞土路变成平整水泥路,也见证了越来越多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大山。而在去年起,小站在日常助学走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表现出沉默寡言、情绪敏感等状态,这些细微的变化让志愿者们意识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支持已成为比学费资助更紧迫的需求。
当爱心小站为山区儿童心理服务资源匮乏深感困扰时,践行“金融向善”理念的数禾科技,正通过旗下“美好回音”公益IP探索乡村公益的深度实践。在多地走访调研后,数禾科技与爱心小站取得联系,决定将年度公益资源精准投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领域,以“专业力量+长效服务”的方式,填补山区学校心理教育的空白。
根据大理州实际情况,在数禾科技的支持之下,爱心小站邀请了专业心理老师正式入驻剑川县羊岑乡中心小学,通过开展长期的定点心理教育辅导为该校构建系统化的心理支持体系。
据悉,心理老师入驻该校后,首先为全校学生建立专属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课堂行为观察、趣味心理测评等更具针对性的方式,精准筛查出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针对不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与心理需求,老师还设计了差异化的心理课程体系;在开展团体辅导课、通过游戏互动帮助学生修复心理创伤的同时,也为有严重心理困扰的孩子提供一对一专属个体辅导,实现 “群体赋能” 与 “个性帮扶” 的双重覆盖。此外,为培育可持续的校园心理支持力量,心理老师还以 “授之以渔” 的方式,向该校其他教职人员系统培训基础心理问题识别方法与简易疏导技巧,最终构建起 “外部专业支持”结合“校内能力培育” 的长效帮扶机制,让心理关爱能够持续扎根校园。
“二十年前,我们为孩子的书桌添一块木板;二十年后,我们要为孩子的心灵搭一片晴空。” 爱心小站志愿者表示。此次专业心理老师的入驻,是爱心小站帮扶模式从 “物质资助” 向 “精神赋能” 的重要延伸,更与数禾科技践行 “金融向善” 的公益理念深度契合。作为参与其中的社会力量,数禾科技始终坚信金融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服务本身,更在于以专业力量传递温暖 —— 其旗下 “美好回音” 公益IP提倡以 “微小善举撬动善意循环” 为核心,通过持续的公益实践让美好传递与延续。而本次携手爱心小站落地乡村心理课堂,正是 “美好回音”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既以企业资源为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守护注入专业支撑,更是让 “金融温度” 突破地域阻隔,化作陪伴与引导,触达童心、传递温暖回响。未来,数禾科技与爱心小站继续深化合作,让专业的心理关爱覆盖更多山区的孩子,用长久的陪伴与守护,让他们眼中有光、心中有暖,在健康的心理滋养下成长为向阳而生的少年。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