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植”这个词,乍一听您可能觉得有些陌生,但是把它和客厅里、阳台上常见的龟背竹画个等号,您是不是就明白,其实这说的就是热带植物。
除了龟背竹,常见的“热植”还有花烛、鹿角蕨、蔓绿绒、彩叶芋等。它们不拼开花的艳丽,就凭硕大奇特的叶形、独特的叶片质感以及布满脉络的独特纹路,成了一些年轻人的小众心头好。工作之余打理一盆“热植”,看着它慢慢生长,心里的压力好像都被抚平了。
不过,最受年轻人追捧的,还要数“锦化”热植。这种热植的叶子由于基因变异,形成了红、白、黄等各种色彩。因为足够独特,一片叶子能卖几千元甚至上万元。“锦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神奇现象?“带锦热植”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在被称为“热植圈”的小圈子里,每隔几年就会出现几款被热捧的热带植物,它们的价格“没有上限”。今年处在“C位”的是鹿角蕨,一种形似梅花鹿角的热带植物。
一株披着白色绒毛的鹿角蕨,标价整整100万,在昆明的一场热带植物展会上,像这样的“天价植物”,园艺自媒体博主汪文俊见到了不少。
汪文俊:大家都能理解的就是物以稀为贵。100万的鹿角蕨是非常罕见的一个品种。一棵植物要长好多年它才会长成这样,成品自然比小苗要贵。再加上它养得特别好,所以就会卖一个相对高的价格。
实际上,在“热植圈”,品种并非决定植物身价的唯一因素。在不少热植展上,也能看到龟背竹、花烛这类常见家居绿植的身影。但动辄几万、几十万的标价却显示了这些植物的不同,它们的特别之处在于“锦化”表现上。汪文俊解释,所谓“锦化”指的是植物基因突变导致的局部颜色变异现象。
汪文俊:植物的“锦化”实质上是叶绿素缺失,它是一种病态。因为植物体内它是同时有胡萝卜素、叶绿素和花青素,当叶绿素缺失的时候,你绿色的就少了,花青素和胡萝卜素就会显现出来,于是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红的、黄的、白的这种彩色的现象。市场去追求一些特殊表现的,比如说叶子上的红有多少,它的主脉是不是清晰,有很多的专业术语,无非就是买个体更漂亮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林园艺中心主任吴福川介绍,由于植物“锦化”表现无法预测,且出现概率较低,少数成功品的成本就被摊得极高。
吴福川:现在审美的观点逐步不一样,常绿的大家都看惯了,没什么新奇的,也逐步把爱好和目光集中在有“锦化”的这种现象里边。突变这种现象好多植物都有,有的突变率高一点,有些突变率低一点,突变率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之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这种“锦化”现象出现,突然发现有一棵可能是这种变异的,活力还不是太弱,从孢子、小苗子繁育成大苗子,可能需要三四年的时间,周期特别长。它稳定了以后再扩繁,所以显得贵一些。
实际上,动辄几十万的“天价热植”并不是市场主流。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热带植物的价格差距很大,根据品种、大小和“锦化”程度不同,从几十元、上百元到几千上万元不等。以龟背竹为例,有圈内经验帖总结:价格几百元的白锦龟背竹是入门款,其他颜色“锦化”表现价格更高;要是“锦化”分布均匀——比如叶子以叶茎为界,一半绿一半其他颜色。一片叶子的价格就需要几千元。汪文俊介绍,天价热带植物通常是母本,一般不在普通爱好者手中流通,买家主要用来扩繁:
汪文俊:那些所谓的“天价植物”,去购买他们的人更多的是一个商业行为,比如说我是一个种植户,我买一棵很贵的植物回来繁殖,未来繁殖出来的那些小苗自然也就贵,所以就是投资。爱好者购买的还是集中在几千那种价格段的会比较多。
热带植物原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对温度、湿度有着天然的高要求。尤其是锦化品种,本质是植物基因突变导致的“病态”植物,养护条件更为苛刻。吴福川表示,养护好这些热带植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新手不妨先从常规、便宜的非突变品种入手练习。
吴福川:掌握它习性还是要下一番功夫,它对环境要求还是严格了一些,一般气温一般不低于15摄氏度才能生长,湿度要稍微湿一点。在北方,冬季的时候,一些植物越冬有点困难。如果新的玩家就是拿一些普通的先练练手,你掌握它的生活习性了,然后慢慢再入手。
在汪文俊看来,作为植物爱好者,选几株喜欢的“热植”寄托情感无可厚非,但盲目跟风炒作存在很高的风险。
汪文俊:量力而行,虽然有很多的植物它确实是很漂亮,但是我们没必要去突破自己的购买能力。我们没必要去追高,没必要去投这个资,每四五年的时间会有一种新的植物被炒作起来,因为扩繁的量比较大,养的人越来越多,导致它的价格一下子会滑到谷底。比如说现在的龟背竹价格已经很冷静了,在两年前普通的白锦龟背竹一张叶子都要卖到上千,现在100块钱可以买一棵好大的了。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